成龍,再也騙不到這屆觀眾
摘要:成龍曾經在自傳《還沒長大就老了》中反思自己對物質的欲望:“二三十年的時間,裝滿了9個倉庫的價值連城的收藏,不過是滿足了一個窮人乍富后的占有欲,如今看來都是垃圾?!?/p>
暑期電影里,藏著一部成龍的電影。
沒錯,是“藏”。
8月16號上映的電影《龍牌之謎》,由成龍與施瓦辛格主演,投資3億元,最終卻以1823萬票房收尾,撲得悄無聲息。這樣的票房成績甚至比不上被全網群嘲的《上海堡壘》,后者首映票房為7000多萬。
這不是成龍今年首次失利。2月,他主演的《神探蒲松齡》作為“春節檔唯一合家歡電影”,豆瓣評分僅為3.8分。

圖:成龍最近參演的5部電影
成龍老了,不止一個人如此感慨。隨之而來的,是“成龍最后一部動作片”的噱頭反復出現。
有人說,成龍的好日子定格在2012年。那一年,《十二生肖》登陸賀歲檔。這部電影當時被視為成龍的最后一部動作片,但他很快辟謠,稱這是自己的“最后一部搏命之作”。
說搏命,不過分。
《十二生肖》最后幾場戲在火山取景,成龍從山上滾下來,連翻52個跟頭,腰正好撞到一塊巖石,身體一動不能動。
也是在這一場搏命中,成龍設想,“在跳火山時意外死掉或者殺青后暴斃,那就是我最好的退休方式。”巔峰時期離場,是保留榮耀與尊嚴的最佳方式之一。
但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氣選擇這種離場方式,在另一場采訪中,成龍坦言:“我不舍得退休。”
他的確如此。對動作電影的執念貫穿著他的整個人生,業界對此也沒有過多異議,2016年奧斯卡為他頒發了終身成就獎,以表彰他對世界電影作出的巨大貢獻。這也意味著,成龍已經達到了動作類型片的極致。
不過,于成龍而言,它不等同于榮譽退休獎。
他依然對這個世界保持著野心勃勃。僅僅今年,成龍參演的電影就有6部,還有4部未上映。2020年,成龍參演的電影有11部,導演作品有4部。
他始終認為自己能拍出更優秀的作品,“我希望有生之年可以拍一兩部成龍的代表作,可能你們認為已經有了,我自己呢?不好說。”
至于代表作的分量,成龍對標的是《泰坦尼克號》、《阿凡達》之于詹姆斯卡梅隆。就電影銷量而言,它們是全球最賣座的電影。雖說成龍作品也能沖進全球前十排行,但距離傳世佳作,顯然還有距離。
于是,這更讓人困惑:100分的野心,為何造出了10分的作品?
1995年,41歲的成龍創造了票房奇跡。
1月29日,成龍主演的《紅番區》在內地上映,收獲9500萬票房。比票房數據更有價值的是,它成為了賀歲片鼻祖——由于想看這部電影的人太多,往年每逢春節就關門放假的電影院不得不選擇在大年初一正常營業。
這部電影也讓成龍成功打入好萊塢。
1996年,電影以1794家院線的規模登錄北美,北美首映禮引來昆汀、史泰龍等捧場,最終,《紅番區》收獲3200萬美元票房,是當時非美國片在美國的最高記錄。
成龍紅了。
敢打與拼命成為他的金字招牌。有人感慨:成龍的每一場動作戲,都讓人揪心。
《我是誰》中,成龍從鹿特丹的一棟45度傾斜、高達70米的玻璃樓面上滑下,這被譽為世上最危險的特技鏡頭之一。
類似的素材還有很多:《A計劃》中,他從15米的鐘樓上摔下,撞破兩層遮陽布,人在空中翻了三圈,最后撞擊頭部,頸椎先落地?!毒旃适隆分?,他抱著通電的燈柱從六層樓急速滑落,摔在地面后爬起來繼續演打戲。
成龍是第一個在片尾植入自己拍攝失敗花絮的動作演員,他大方向公眾展示動作演員的痛苦、恐懼和無能。但也正是這些原本被遮掩的痛和怕,塑造了有血有肉的真“英雄”:英雄創造奇跡不是不恐懼,而是他們戰勝了恐懼。
成龍拼,有他的理由??苹闷?、恐怖片、愛情片……這些類型片,國內拍得都不如國外好。能成全成龍野心的,只有功夫片,不依靠特效,用實打實的真功夫取悅觀眾。
但依靠成龍一個人的力量,顯然不足以讓中國功夫片在世界影壇立足。
1976年,“成家班”在香港成立,成員都是最能打的“武行”。“不危險的不上”成為他們的拍戲原則。

圖:早年的成家班
在片場,只要有“成家班”成員出現,便預示著驚心動魄。拍高空墜落戲,成家班輪流上陣,成龍喊:“Action!”咚!斷手了。抬走,換一個。Duang!頭破了,送醫院。再來一個。再不行,成龍自己上。
于是,有段時間,只要是“成家班”開工,劇組旁都要停上一輛救護車,醫院里也要留上幾個床位,以便隨時“接待”拍戲時受傷的特技演員們。
與“成家班”同樣矚目的,還有洪金寶的“洪家班”、袁和平的“袁家班”、劉家良的“劉家班”。
當香港動作電影名震亞洲、甚至向全球輸出時,身處名利場的參與者,無一不摩拳擦掌。幾套班底明爭暗斗:成家班完成了一個危險動作,洪家班馬上搞一套更加危險的,他們每次拍戲時都是真刀真槍、拳拳到肉。
也有拼不過的。
有同行曾經怒罵成龍:你這么拍,不是要搶我們飯碗嗎,不是誰都跟你一樣不要命。
可成家班的成績斐然誰也無法否認:七次奪得香港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獎,六次奪得臺灣金馬獎最佳動作設計獎。
這些用命拼出來的電影,盤活了這個香港功夫片市場。在最輝煌的80年代,香港電影總產值一度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
成為新李小龍,這是成龍在1979年出演《新精武門》時被寄予的希望。為了更有辨識度,這位年輕人的本名陳港生被“藏”了起來。

但成龍的最初幾部電影并不順利。他很難從形至神,真正復制李小龍。
事實上,這是所有覬覦新李小龍地位的人都面臨的困境。李小龍的打法既剛又強,出拳快如閃電,腿法凌厲多變,刁鉆迅猛,招招致命。“狠打”的暴力美學已經被發揮到極致,后人很難再出新意。
幾場失敗逐漸喚醒了成龍:他必須做自己。
轉折發生在1978年?!渡咝蔚笫帧分?,成龍終于擺脫了模仿者的身份。他更多地展現自己在摸爬滾打、翻騰跳躍、騰挪游移方面的天賦,此外,他身形優美,亦有其獨特的靈活性和節奏感,常常能打出層巒疊嶂的動作雜技,激烈緊張又妙趣橫生。

每次被人打或者自己撞到物體時,他還會配上痛苦搞怪的表情。這也成為他區別李小龍的最大標簽。
成龍一戰成名。同年播出的《醉拳》與《蛇形刁手》雙雙殺入當年香港票房榜前十。香港電影終于有了新的功夫小子。
不僅在國內,這兩部電影在韓國、日本和東南亞的電影市場也轟動一時。日本漫畫家鳥山明曾表示,如果沒有成龍主演的《醉拳》,他就無法創作出后來風靡全球的《龍珠》。
然而,成龍并不滿足于此。
他拼命創新,只為留住自己的觀眾。
比如,此前的動作片中經常有一對多的戲份,但場面往往比較呆板:主角與一人對打時,其余多個對手都在后面徘徊注視。成龍加入了以一敵多的戲份,還利用鏡頭調度和后期剪輯,加快節奏,制造讓人喘不過氣的緊張效果。
另外一個亮點是隨手抄道具。
《A計劃》中有一場自行車巷戰的打斗戲,竹竿、門、自行車車輪、水盆輪番上陣,不到下一秒,你不會想到什么會成為他手中的致敵“武器”。
所以才有了那句玩笑話:“千萬不要把成龍放進一個家具城。”以多對多的打斗戲中,搭檔甚至也可以成為他的“道具”之一。
對于這些用心,觀眾顯然是買單的。他的粉絲遍布全球,在好萊塢,他就是“功夫”的代言人,《紐約時報》把他評為史上二十位最偉大的動作明星第一位。
然而,比超越奇跡更難的,是超越自己。
當成龍的名字頻頻與爛片掛鉤,有人錯愕,有人惋惜,也有人選擇理解。
一個人的力量,很難阻止浪潮的消退。
動作片已然沒落。而時代更迭之中,動作片演員青黃不接是最明顯的征兆。
不止是華語影壇,即便是好萊塢,在史泰龍、施瓦辛格和湯姆克魯斯之后,美國再未出過其他動作巨星。最好的動作片時代已經過去了,動作演員處在了最壞的特效專屬時代。
成龍這些年也一直致力于扶持動作演員,可收效甚微。
2007年,成龍挑選了功夫偶像團體“新七小福”,但水花不大,成員大多淪為娛樂圈里的邊緣人。

圖:新七小福
2015年,成龍聯手上海國際電影節舉辦“成龍國際動作電影周”,計劃扶持華人動作新生力量,但其中爭議也不少。
第一屆和第四屆,吳京分別憑借《戰狼》和《戰狼2》拿了最佳動作男演員獎,但比起傳統的功夫片,“戰狼”系列顯然更接近運用了大量武器裝備和特效的槍戰片。
第三屆,獲得最佳動作女演員獎的是《逆時營救》中的楊冪,質疑隨之而來。主辦方給出回應:之所以給楊冪這個獎,因為“很多動作都是她自己做的”。
傳統的動作片電影正在失去自己的觀眾。
被好萊塢動作戲寵壞的年輕人,已經沒有耐心坐在院線觀看那些拳打腳踢。他們更喜歡在4D環境下,置身在特效營造的刺激世界里,享受這短暫的、不用為真實世界煩惱的兩個小時。
而如今的華語武俠打戲多數流于浮夸:出手之前,動不動就轉十幾個圈,再配合花式慢鏡頭,讓人看得身心俱疲。成龍動作片也未能免俗,動作變慢,打戲縮水,在《鐵道飛虎》里,他直接將打戲更多地分給了黃子韜等新人演員。
動作戲演員很難成為終身職業。
成龍自知陷入年齡和體力的困局,早就開始了向文戲轉型的嘗試。2017年《英倫對決》的關玉明,是成龍近年來最不成龍的角色——在片中,他沒有太花哨的打斗,導演讓他打一會兒喘一口氣,稍微打快一點就喊停,只為演出那種英雄遲暮卻還能再戰100年的感覺。那些夸張表情也通通不見,屏幕里,他駝背低眉,不喜不悲,有種看不出情感的呆滯,隱隱透出一絲疲倦。

圖:《英倫對決》
這樣的走心轉型,業界其實是接受的。有影評家甚至認為,這是成龍近20年來最優秀的表演。
但成龍關上了這扇窗。
他把更多的希望寄托于新的拍攝技術。2017年,被稱為“成龍首部動作科幻電影”的《機器之血》上映,但它很快敗光了成龍上一部戲贏回的口碑。它號稱“成龍首部動作科幻電影”,脫掉科幻這層外衣,它還是一部老套的警匪動作片。
后來的《龍牌之謎》和《神探蒲松齡》亦是如此。奇幻色彩的加入,原本是為了制造波瀾壯闊的畫面感,但呈現的效果卻極其糟糕:劇情硬傷,不是故事老套就是胡編亂造,毫無邏輯可言。
成龍仍然是那個不甘現狀、敢于嘗試的成龍,只是他的創新開始失效。想法過時、對流行文化過于粗淺的理解,讓他的努力事倍功半,距離觀眾也越來越遠。
不得不承認,成龍依舊敬業,甚至更加不服輸。
他曾經為動作電影創立全新的審美維度,如今,他還為動作電影的延續奔走呼告,耗盡心力。但時代已逝,觀眾審美已變,一套電影坐標的長久維系,不是憑一人之力可以完成的。
齲齲獨行和體面離開,二者只能選其一。
成龍曾經在自傳《還沒長大就老了》中反思自己對物質的欲望:“二三十年的時間,裝滿了9個倉庫的價值連城的收藏,不過是滿足了一個窮人乍富后的占有欲,如今看來都是垃圾。”
想通以后,成龍把它們都賣掉,再拿那些錢去做了慈善。
從占有到選擇主動失去,成龍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輕松和真實。然而,在面對自己鐘愛的事業時,他卻難以做出同樣的選擇。
對屏幕的眷念,對功夫的癡念,甚至對名利的不舍,都讓他做不到瀟灑轉身。
盡管,殺青的聲音早已響起。
部分資料來源:
1.《成龍的最后一部爛片,永遠是下一部》,曹徒南,《新周刊》
2.《專訪成龍:在永不枯竭的欲望里長生不老》,沈多,品途商業評論
3.《成龍老矣》,江宇琦,毒眸
4.《消失的香港武林》,Sir電影
注: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你還可以在大風、企鵝、頭條等平臺找到我們。
QUESTION
成龍的新片你還期待嗎
文 | 黃瑩瑩
責任編輯:UCOO
- 上一篇:暴利玻尿酸:成本19元,打到臉上3800元
- 下一篇:是什么塑造了任正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