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二十不惑到三十而已 女性群像劇為什么成了暑期檔最大贏家?
摘要:未來,期待更多的優質劇將觀眾目光真正從男人身上移開,制作框架完整、血肉飽滿的女性群像劇
這個夏天,講述"小女子不才,未得公子青睞"的苦情故事已經老去,歌頌"但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的奮斗故事野蠻生長。
從《二十不惑》到《三十而已》,女性群像劇遍地開花,包括之前的《怪你過分美麗》、《北京女子圖鑒》等等,加上暑假一直風頭很旺的由芒果超媒打造的《乘風破浪的姐姐》,這些電視劇或者綜藝節目都包含著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是以女性為主角,而且是一大群。
從芒果TV的公開播放數據可以看到,現在《姐姐們》的播放量穩定在2億多,豆瓣評分達到8.4分,微博相關話題閱讀量113.4億,同樣的《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也是不缺微博熱搜和相關話題??赡苁沁@個夏天女性角色過于亮眼,也可能是30+字眼過于灼熱,讓不少人產生疑惑,為何這些女性群像的電視劇和綜藝可以成為頂流?
從姐姐到三十而已 女性為何成為暑期檔的關鍵詞?
在《乘風破浪的姐姐》之前,娛樂圈,或者說影視圈還沒有真正抓住"她時代"潮流,像是之前幾部劇《怪你過分美麗》、《誰說我不結婚》、《不完美的她》都沒有像《二十不惑》、《三十而已》這般引爆話題,創造這么多熱搜和播放量。
《三十而已》上線7天播放量11億,單日播放量破億,相關數據增長甚至超過了《慶余年》,一天上了8個微博熱搜,《二十不惑》也是熱度可觀,對比其他幾個,《怪你過分美麗》、《不完美的她》其他一些劇,雖然都是女人們的故事,但似乎有著同人不同命的結局。
可以說,《乘風破浪的姐姐》將娛樂圈的"她時代"推向了高潮,從社會新聞熱點到娛樂八卦,都讓女性成為這個暑假的關鍵詞。用一群觀眾足夠熟悉,業務力"在線",兼具人氣與實力的30位30+明星姐姐們讓觀眾一飽眼福,算得上是一場視聽盛宴。這也是為什么芒果超媒可以憑借《乘風破浪的姐姐》市值大漲的原因——自6月12日姐姐開播后,芒果超媒股價一個月飆漲48.5%(至7月13日高價),公司市值不但突破千億,更是達到了1300億元。
但是,系列節目能爆火并且持續長久,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整個社會長期醞釀的結果。
經歷過男權社會的洗禮,不少男權過重思想的弊端都顯現出來,家暴、PUA、性侵等一系列負面社會新聞,讓眾人尤其是女性群體重新審視女性在社會當中扮演的角色與地位,女權活動也是時而有之,比如說#Me too。
同時,《2018年全球性別差距報告》顯示,國內女性在社會上的勞動參與率高達69%,高等教育接受程度國際排名第一。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在新經濟時代,女性從家庭中解放出來,有了自己的工作和收入,不乏優秀的女性在社會運轉的重要的崗位上任職,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直接體現在女性經濟地位的提高上。在社會心理層面,女性意識覺醒之后更為追求獨立。
因此,從物質層面到精神層面,社會都為女性群像影視節目創造了一個良好的語境,讓最為廣大的女性觀眾有了彼此交流的最大的共通意義空間,女性有了更多的話語權和發聲渠道。同時,影視節目觀眾本來就是女性居多,無論是男性偶像劇時代還是綜藝時代到現在的女性群像劇。
所以說,今年暑假,憑借姐姐們作為"破浪"先鋒,女性群像劇迎來了一個大爆發,女性成為暑期檔關鍵詞,女向性市場也快速崛起。
呈現焦慮的同時傳遞女性力量 女性群像劇怎么拍才火?
再來看看這些電視劇本身內容,也是能夠火的原因所在。
《三十而已》講的是三個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對生活有著不同追求30+女人的奮斗故事——大齡剩女王漫妮、全職媽媽顧佳、選擇離婚的鐘曉芹;《二十不惑》講述的是四個剛畢業的女大學生邁進社會的迷茫、掙扎與互助。
這些女性角色,按照世俗的標準,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中產階級的有之、工薪階層的有之、富二代的有之,同時選擇了無論是女性自己還是社會外界對女性關注度最高的兩個節點也是當代女性角色與傳統觀念產生沖突的節點——20歲和30歲,一個是大眾心目中女性最如花一樣美麗絢爛的年紀,一個是大眾心目中女性由個人轉向家庭由沖鋒轉向安穩的人生轉折點。
通過與之前一些大女主劇,比如說《羋月傳》、《甄嬛傳》、《如懿傳》對比,就可以發現,同樣是以女性為題材,《二十不惑》《三十而已》等更能引起當代女性群體的共鳴。
首先,這些影視劇背景都是放在現代,代入感更強,觀眾回不到那些紙醉金迷的大唐盛世,卻是活在車水馬龍的現代都市;其次,這些影視劇選取的是代表社會不同階層的多個女性來拍攝,而不是像過去那樣一部劇只有一個女主角,如此一來,能覆蓋更多處在社會不同群體的女性觀眾。
然后是劇情內容,不再是過去偶像劇那套,讓女性角色圍繞幾個男性來演戲,在女性群像劇里,男性成了點綴;不過,在男性成為點綴的同時,并沒有減少感情戲在劇情中的分量,因為從心理學角度來講,情感是人類最為本能的特點,情感需求處于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上層。
最后,真實,也是這些女性群像劇呼聲高的原因之一,沒有了狗血霸道總裁,也沒有太多的瑪麗蘇劇情,接地氣的女性角色塑造,不論是《二十不惑》里一群剛準備進入社會的四個女大學生,還是《三十而已》里面正在邁進世俗社會里被稱為"女人生命里的一道坎"的三個30+女人,在現實社會當中都可以找到她們的原型。
當然,為了戲劇化效果,劇情本身肯定還是會有夸張嫌疑,但是對比過去那些"滿朝文武愛上我"、"霸道總裁愛上我"的"傻白甜"、"白蓮花"、"圣母婊"女性人設而言,這些女性群像劇的確更為真實。
總結起來,這些女性群像劇,適當的販賣焦慮——畢竟焦慮是當代年輕人的主旋律,十分"禿然"的年輕人需要有人來理解他們戲謔化表達背后的內心焦灼,而劇中女性們經歷的畢業迷茫、工作失意、婚姻失敗等等,無疑都呈現出一股子焦慮,原來大家光鮮的表面的背后都是有各自的苦哈哈,讓觀眾的焦慮不再孤單,也就是滿足了觀眾的情感宣泄需求。
更為高超的是,在呈現焦慮的同時傳遞女性力量,比如說工作要強、經濟獨立、為母則剛等特點,又是在為觀眾們"打雞血"——你不是一個人在奮斗。
可以說,這些女性群像劇把觀眾心理摸了一個透,討論的都說是每個女性一生中必經的幾個問題,而在討論的同時卻并不給一個明確的答案,隔靴搔癢更具想象力,想不火都難。
迎合受眾需求沒錯 但女性群像劇還缺點什么?
不得不承認,在滿足迎合觀眾心理需求方面,女性群像劇做的很不錯。但是,爆火之后,下一個作品又該是什么套路呢?畢竟,觀眾口味偏愛新鮮,用過的套路第二次可能就不靈了。
事實上,對于眼下大熱的幾部女性群像劇,都存在一些硬傷,那就是"皆大歡喜"的結局,無論是《歡樂頌》還是《誰說我結不了婚》、《怪你過分美麗》都是全員CP的美滿happy ending??赡苡写蟓h境和審查政策的影響,可能考慮到觀眾喜歡被發糖,但千篇一律的花好月圓、皆大歡喜難免陷入俗套,終有一天會讓人審美疲勞。
皆大歡喜的結局現實中也有,但是,對一部分人而言,現實就是現實,生活沒有那么完美,不會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發展?,F實中的女性也并不是每一個都按部就班的結婚生子度過一生。
按照世俗的價值觀,愛情的終點是婚姻是傳宗接代,生育是義務。那么,面對這些,那些不婚主義、丁克家族,他們的生活是什么樣子的,狀態如何。她們如何面對"催婚"、"催生"的爭議、麻煩,這些現實的問題不應該被掩蓋,也不會在強行皆大歡喜的結局中消失,問題客觀存在并且越來越具有普遍性??上?,在目前這些已有的女性群像劇當中,看不到從更深層次去剖析現實橫截面的勇氣與能力。
所以,當風頭過去,女性偶像劇如何不走下坡路呢?
(1) 故事劇情關鍵詞:多元
再說一次,結婚生子不是女性唯一的出路,所以女性向劇情不必要局限于這些套路,應該跳出這些固定的問題,探討女性故事的更多可能,女性也有自己的事業,可以有完全獨立于男性的人生。尊重女性多樣的選擇,而不是按照世俗的模子往里面填充內容,否則觀眾在熟悉套路后會質疑題材同質化嚴重,這些女性角色是否都是堆砌而成的、毫無靈魂的工具人,產生爭議。
(2) 角色設定關鍵詞:煙火氣
現實與真實才能最打動人,相對于高冷美艷不可方物的大女主,觀眾可能更喜歡有"相同經歷"的"平凡人"。同時,在塑造女性角色時,不能簡單給她們一個身份,除了吃喝玩樂情感糾紛就沒什么正經事,不食人間煙火的角色。也不能簡單冠之以"好人"、"壞人"的標簽,人性是復雜的,如何表現真實的人性是一個挑戰。
(3) 價值輸出關鍵詞:獨立
已經上線的幾個女性群像劇里面,像《北京女子圖鑒》就遭到了質疑,認為其內核表達的還是依靠男性上位的"綠茶"思維,并不是真正的女性獨立。所以,表現獨立要"名副其實",不是披著"獨立"外衣的男權依附思維。另外,女性群像劇其實都會傳達女性要獨立的價值取向,但是要意識到一點,女性獨立不代表與男性對立??v然強剛、手撕"渣男"可以讓觀眾找到"爽點",也要合理的表現理智的男女之間相處方式,并不是 只有敵對。
(4) 宣傳營銷關鍵詞:品牌IP
萬物皆可營銷,簡單思考一下相對于過去那些年,這些劇能夠這么火離不開各種新媒介劈頭蓋臉的營銷,不論是抖音、快手、微博、公眾號在蹭熱點上都是手段一流,大家互相蹭蹭,觀眾耳濡目染早晚按捺不住心頭好奇。因此,制作方也許可以考慮一下,讓劇集成為"話題制造機",自產沖突都是可以的,通過持續不斷的話題討論保持熱度,然后再考慮圍繞作品制作形成品牌IP形象。
結語:
女性角色在影視劇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往往擁有豐富、飽滿、獨特的個人魅力,是無法套路化和臉譜化的,過去那些扁平的女性角色將被淘汰,未來,期待更多的優質劇將觀眾目光真正從男人身上移開,制作框架完整、血肉飽滿的女性群像劇。
原文出處:https://www.pintu360.com/a67113.html?s=9&o=0。
責任編輯:UCOO